从文字化探讨伊玛堪中的衬词
    
作者: 于, 晓飞
工作单位: 日本大学

        居住在中国东北松花江下游、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岸的赫哲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他们曾经有过丰富的口传文学,长篇说唱故事「伊玛堪」是其中的代表。随着社会的变革以及汉语的普及,赫哲语逐渐消失,伊玛堪也早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消亡。1999年冬到2000年夏,笔者有幸采录并用拼音文字记录和整理了尤金良说唱的两部赫哲语伊玛堪,用同样的方法记录了80年代葛德胜说唱的「木都力莫日根」录音的一部分。本发表将介绍在记录整理过程中尤其是在对唱段中衬词的分析中得到的启示。

        迄今为止、对伊玛堪的研究都只侧重于用汉语对内容的记录,感觉不出其中的原汁原味。笔者在记录过程中除了发现赫哲语的特点以及在语序、汉语借用、语言思维等方面的变化外,更发现唱段中的衬词与汉语文本的差异。唱段中的衬词究竟是什么形态?笔者对此产生了兴趣。通过与凌纯声采录的民谣,以及周边民族的萨满神歌进行了比较,:最早伊玛堪中唱段中的衬词,应该与萨满神歌有关,即在每段或每句后,都有固定的衬词。伊玛堪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形式,都可以有汉族文化以及周边民族的影响。因此可以明显看出,口传文学无论是形式和内容都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