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安多北方型《格萨尔》史诗对昂仁艺人的影响
    
作者: 李, 连荣
工作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从2008年开始,笔者对一位安多果洛地区《格萨尔》艺人昂仁(时年69岁)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艺人将其《格萨尔》史诗分为“4部降魔、18大宗、25小宗和47外宗”。通过考察其史诗篇目、故事梗概和唱腔,从中发现其史诗说唱传统包括四个来源:即安多北方型(下安多型)、安多南方型(上安多型)、安多东方型和康区型。尤以安多北方型对其史诗影响较深远。此文简要分析这种影响的特点。

  安多地区大体上是指围绕九曲十八弯的玛曲(黄河宁夏段上游)为主繁衍生息着藏系民族文化的一块地区。自古以来以玛曲为界,就有下安多(北部地区)与上安多(南部地区)的两种传统分类说法。上安多是以阿尼玛沁雪山为中心的地区,下安多是以青海湖为中心的地区。从《格萨尔》史诗在此地区的流传特点来看,也可以分为三种亚型:即安多北方型或称为下安多型和安多南方型或称为上安多型,以及安多东方型。除了安多东方型较古老以外,不管是上安多型还是下安多型,其核心故事均属于《格萨尔》史诗的“降伏四魔”类型系统。

  下安多型——七章本。下安多型《格萨尔》史诗流传的核心地区是青海贵德、化隆、民和和热贡地区。这个类型的代表是“贵德分章本”。从与其相近的“拉达克本”、蒙古文本北京版《格斯尔》、土族语本《格赛尔》、裕固族语本《格萨尔》,可以看出它们属于同一个“故事范型”,即所谓的“七章本”故事结构。特别通过“民和分章本”和化隆《安定三界》来对照蒙古文本《南瞻部洲雄狮王传》(也称《岭·格斯尔》),可以看到蒙古文本《南瞻部洲雄狮王传》实际上正是“民和分章本”与化隆《安定三界》的结合本。这也可能是早期“下安多型”《格萨尔》史诗的“完型形态”。

  《安定三界》抄本的重要性在于它提出了征服“四方四魔”概念。征服“四方四魔”是安多南北方型《格萨尔》史诗的核心。也可以说,在《格萨尔》发展的某个阶段,它的主要故事仅仅包括这四个部分。或者换句话说,在安多北部地区的一段很长的时间内,这就是全部的《格萨尔》史诗。但是从上下安多型《格萨尔》的“四魔”内容差异,也呈现出了史诗流传的时代特点。

  纵观安多北方型《格萨尔》史诗,《霍岭大战》是其“核心”中的“核心”。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霍岭大战》,《格萨尔》史诗在这一地区只不过是一则英雄故事而已,根本成为不了一部结构宏伟的史诗。从其中提到的较少的英雄数量和暗示的英雄“全部阵亡”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个类型的“早期性”和“完整性”。

  尽管昂仁的“四魔”概念属于安多南方型内容,但其所说唱《霍岭大战》内容更接近安多北方型史诗。这就可以看出安多北方型史诗在其史诗类型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换句话说,从中也可以瞥见安多北方型的“早期性”对艺人影响的深远程度。同时,其《霍岭大战》中“玛曲”(黄河)成为了其史诗的支柱。玛曲的这边(南边)是岭国,玛曲的那边(北边)是霍尔国,玛曲的渡口、玛曲上部的十三峰、下部九峰、玛域达塘、玛康岭等等,这些地名勾勒出了其史诗“真实的历史”,“我们”岭国祖先的历史。因此,《格萨尔》史诗就是“我们祖先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