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与传统:口头史诗研究中的阐释规模问题
2012史诗研究国际峰会:朝向多样性、创造性及可持续性(2012年11月17-18日, 中国北京)    
工作单位: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译者: 朱刚    
口头史诗研究需要熟练掌握多种阐释技术和方法,其中有些方法在研究角度上可能隐含着较大差别:比如,对于某个地区故事范型积存的分析,除了常用于在其他史诗语言中音乐步格分析的方法,我们也许还要使用其他方法。是否在此存在一个阐释范围(Hermeneutic Scale)的理论问题?我们从句法和语言行为的微观范围,转换到对叙事和演述中长期形成行为的阐释,这种的转换是否公允?运用于语言变异的理论是否能够统摄传统的变异和变化?在前南斯拉夫口头史诗传统的研究中这些问题都是有所对应的,我将在文中进行举证。分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口头史诗中界限模糊的一种歌谣。人们一直认为这个现象反映了神话的历史层积,并不断论证塞尔维亚-克罗地亚“长线”的诗行形式即Bugarstica的印欧语起源。总的来看,该问题既是个方法论又是个理论问题:是否我们在阐释方法上的利弊是随着阐释范围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是,这种分析的效果如何,结论又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