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婆罗多》探论
    
工作单位: 卡迪夫大学
译者: 玉兰    审校: 尹虎彬

  本文探讨从公元纪年稍前直到今天的梵文《摩诃婆罗多》形式、内容和历史语境。主要探索《摩诃婆罗多》的历史渊源,解释它对南亚及更广泛区域里的宗教知识的创造和更新所起的作用。本文提出《摩诃婆罗多》是公元纪年前后对婆罗门文化危机的创造性应对。

  由于其内在多样性,该文本作为印度传统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工具,得以幸存和普及。本文说明,与之前的其它文本相比,它更加明确地想象出南亚和印度教的产生。本文还探究《摩诃婆罗多》如何展现以婆罗门为中心的宗教意识形态,且把它展现为具有古老的吠陀古代性的宗教意识形态,这种宗教意识形态融入了新的理念,主要是佛教和耆那教的理念,同时还有《奥义书》特有的吠陀献身系统中的“诺斯替”思想。《摩诃婆罗多》还突出呈现了人类的异想天开和对人类存在的道德和行为困惑。本文说明这种质询和教导的结合使得《摩诃婆罗多》自从形成时期至今一直成为印度教最重要的知识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