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歌手:一位俾路支吟游艺人从小即被认定为未来史诗歌手的故事
    
工作单位: 那不勒斯东方大学
译者: 玉兰    审校: 尹虎彬

  俾路支斯坦(国名,现在分属于巴基斯坦、伊朗和阿富汗)拥有丰富的散体和韵体口头传统。俾路支语拥有丰富的“叙事诗”,叫做纱衣尔(shayr)(在阿拉伯语、波斯语、乌尔都语、突厥语以及该地区其它语言中意为 “诗作”或者 “诗”,但在俾路支语中严格指“有韵的叙事”,和一些其它诗歌文类。纱衣尔们被召到宫庭或部落,以叙事诗记录他们自己的部落历史。街头艺人们将这些叙事诗死记硬背后配上二弦乐器在公共场合演唱。纱衣尔创作者可以来自任何阶层,而演述纱衣尔的歌手或艺人来自于叫“Luri”的社会低级阶层,这一阶层被视为来源于印度,但很早以前就与俾路支产生了联系,成为他们的歌手或艺人。尽管歌手们仅限于这一特殊阶层,他们在公共场合正式表演前需要经历很长的拜师学艺过程。一个人通常经历了20至30年的学艺过程才能掌握演述本领。因为演述时需要背诵很多纱衣尔或史诗章节,以便能够给听众演述一整晚,甚至连续几晚,还需掌握俾路支斯坦史诗演述中需要伴奏的音乐调式。一个好的歌手从不缺乏诗歌,或混淆音乐调式。歌手们经常两两对歌,每人唱某一部史诗的某一章节,水平差的遍无法与高手对歌。因此,人们只有下苦功夫练习演述,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歌手。

  本文探讨作者90年代对一位艺人的采访内容。这位艺人来自一个很有名气的“Luri”家庭,他们自称为“Daudi”(认为是先知大卫的后代,在穆斯林信仰中大卫被认为是史上最有名的歌手)。这位艺人已70出头,他告诉我小时候与其它孩子们一起唱歌驱蚊子时被一位村长发现,后向一位知名艺人拜师学艺的过程。我们将通过对比探讨他的学艺过程。